【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时代教育
曾用名:城市改革与发展
主办: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ISSN:1672-8181
CN:51-1677/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期刊分类:基础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期刊导读 >

在生活中锤炼艺术浅谈康师尧对生活的态度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长安画派”深受毛泽东在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一思想的启发与鼓舞。“长安画派”的画家们深刻地认识

“长安画派”深受毛泽东在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这一思想的启发与鼓舞。“长安画派”的画家们深刻地认识到,任何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无法脱离现实生活这一根本支撑。现实生活就好比一座摩天大楼的根基,如果根基不足够结实、稳固,那外观建得再漂亮时髦也只能是“豆腐渣”工程,将不堪一击。若不知何为“生活”,要想创作出有温度、能在思想上及情感上引起人共鸣的作品只能是痴人说梦。因此,“生活”始终是“长安画派”关注和表现的重心。此后,石鲁提出的“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也逐渐成为画派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指导性原则。作为“长安画派”的一分子,康师尧深刻认识到,艺术创作不能只会纸上谈兵,而要到真切的自然和社会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要在生活的大熔炉里去锤炼艺术。

花鸟画家要像自然学家那样博学,要熟悉花鸟的生存环境、成长规律,如果缺乏对这些知识的掌握,要创作出动人的花鸟作品其难度可想而知。同样,“画山水者,须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著笔去处”。因此,深入了解生活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康师尧深谙此理,他曾在《绘画创作和艺术素养杂谈》中提出艺术创作一定要搞清楚两个基本问题:“一是生活,一是技巧。”而技巧又是经生活之积累的创造。脱离生活的艺术作品犹如无源之水,是虚空无味的,毫无生命力可言。康师尧认为,艺术家一定要有比常人更为敏感、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对待生活中的事物,冷眼旁观,内心麻木毫无波澜,不愿俯身或真诚、耐心去地观察它,感受它,与之产生交流或共鸣,是永远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真善美”的,更无法创作出动人的作品,正如他所说:“生活中许多事物的美都不一定是瞩目可见,必须对它关情才得发现。”康师尧1964年创作的《翠浪金涛》就可以说明这一点。此作是他在陕南的一个乡村采风时所作,初春时节,一大片油菜花海在微风的温柔轻抚下荡漾着金色涟漪,康师尧被这醉人的景色深深吸引,遂即用画笔记录下这动人的美景。作品以传统国画技法来表现油菜花十分罕见,画面效果更是精美绝妙,令人赞叹。如果没有对于生活的炽爱及对于美好事物的敏感,是无法创作出这样动人的作品的。

生活对于我们学艺者如此重要,那怎样才能真切地融入生活当中呢?“长安画派”的先行者赵望云建议我们尽可到各处去跑一跑、看一看,这世界的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能给予我们一种特殊的感觉和充分的意味;石鲁认为“饱餐生活当贪而无厌,咀嚼生活当细而不烦”;何海霞认为我们从事艺术创作“一定要有望远镜和显微镜的本事”;康师尧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及创作经历,提出我们应该“扎根到生活里去”。

首先,他认为深入生活要广泛。花鸟画家,对花鸟草虫的观察研究不能囿于植物园或温室,要到户外,要到更为广阔的大自然里。因为花鸟虫鱼的风貌会因所处环境的差异而大为不同。温室里人工培育的花草远不及经历大自然风霜打磨的花草健康自然,园子里供人赏玩的鸟虫也且不如在广阔天地怀抱里成长的鸟虫机敏灵动。只有在广泛深入生活中积累丰沛鲜活的素材和形象记忆,创作之时才能随意从头脑中调遣出与此时情思相匹配的生活原型。

其次,他认为深入生活要经常。“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疎薄,冬黯淡。”山水在四季、朝暮、晴雨等不同时段风貌各异,要把握其中规律就必须经常入山中观察、体验。而花木随时令滋生枯荣,欲寻求其在不同阶段之情态,其中奥妙就更需要一个不断往复观察、探究的过程,并非偶然、轻易可得。

康师尧在花鸟画创作过程中就格外重视深入生活,且极善于在看似平凡普通的生活中挖掘出不平凡的画意。许多生活中看似不起眼、无人问津的事物,康师尧却愿俯身去观察、思考,并满怀深情地去表现它们。创作于1983年的《栎树》就是最好代表,作品描绘了几片散落的栎树叶,叶子虽已凋零,但他却无丝毫怠慢,画面用笔设色一丝不苟,并题诗一首:“五月看它护行人,今再见它已枯黄。童叟纷纷扫落叶,储备寒冬暖卧房。”从盛夏枝叶繁茂为人遮凉,到寒冬叶落为柴暖人卧房,画家通过诗和画的结合充分表达了自己对栎树一生无私奉献的深切敬意,同时侧面也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切关情及把自然视为生命的博大的人文情怀。所以,生活固然重要,但不仅仅是活着而已,它更需要我们用一颗炽爱生活的心、一种对万物关情的心态去供养。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 网址: http://www.sdjygw.cn/qikandaodu/2021/0324/1066.html


上一篇:搭建情境支架促进深度阅读
下一篇:在汽车驾驶操作教学过程中的安全意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