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信息】

Message

刊名:时代教育
曾用名:城市改革与发展
主办:成都日报报业集团
ISSN:1672-8181
CN:51-1677/G4
语言:中文
周期:旬刊
期刊分类:基础教育

现在的位置:主页 > 综合新闻 >

资助超10亿!上海教育类基金会建设“枢纽型”社

来源:时代教育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3-0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公益慈善事业肩负着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需要在新时代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上海教

  新民晚报讯(记者 易蓉)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公益慈善事业肩负着调节收入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需要在新时代实现新的高质量发展。作为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期盼中的龙头、慈善组织中的头雁担当,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走过28个春秋,通过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打造以公信为基础、以资助为导向、以项目为示范、以理念为引领、以服务为支撑、以智力为资源的行业标杆和公共平台,汇聚教育公益行业各方力量,形成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的奔腾洪流。

  据了解,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成立于1993年,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由市教委发起成立的市级教育基金会。成立以来,基金会以募集资金为基础,以资金增值为重点,以资助教育为目的,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始终坚持公款、公器、公益的“三公”定位,坚守非银行金融机构、非财政性公款和非政府社会组织的“三非”特点,成为行业内募集好、管理好、使用好资金的“三好学生”。自1993年9月至2020年12月底,基金会募集资金(含实物折算)累计共 10.25 亿元,累计增值收入为 6.41 亿元,资助总额为 10.49 亿元,设立并形成了诸多品牌项目,如 “曙光计划”“晨光计划”“阳光计划”“星光计划”“联盟计划”“普光计划”等,有力助推了上海各级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

  公益慈善事业已成为落实三次分配、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也已成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第三次分配、助力共同富裕也面临着文化、观念、组织、政策等方方面面的困难和挑战。

  截至2021年初,我国的社会组织已逾80万个,但官方认可的慈善组织仅5400多个,自身也存在发展短板;普通民众参与第三次分配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亟待党和政府、媒体、学校、慈善组织等各方形成合力,在全社会形成慈善光荣、奉献可敬的良好社会风尚;相关配套政策及支持措施亟待跟进,公益慈善领域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亟待完善,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亟待落实,慈善激励机制和褒奖制度亟待建立健全。

  进入新时代,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基金会积极谋划转型发展,在积极探索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致力于发挥“头雁”引领和示范效应,为慈善事业发展和教育事业繁荣作出新的贡献。

  相关链接

  经过28年的探索与实践,基金会在保值增值、项目资助、社会影响、规范发展、内涵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在建设有作为、有特色、有担当的基金会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受到了政府部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2008年,经上海市社团管理局评估,我会成为首批荣获五A等级的社会组织之一,并于2014年、2020年通过复评,再获“五A级社会组织”称号。2008年、2012年,我会连续两次获“上海慈善奖”。2012年,荣获“上海市先进社会组织”称号,同时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系统“文明单位”。2019年,被上海市民政局评为上海市品牌社会组织。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上海集中成立了一批市、区教育基金会。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数量和规模持续增长,为上海和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调研数据显示,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横跨教育与公益(慈善)两大事业,约70%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业务主管。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整体形成了星状分布、面广量大、类型多元、较为成熟的发展格局,同时面临着两极分化明显、人才流失严重、整体后劲不足、“各自为政”等发展瓶颈。同时,目前上海教育类基金会的捐赠项目主要是学生资助评优、高校引进人才、校园设施建设、文体赛事活动、科研捐赠等方面,系统外拓展项目明显不足。高校基金会发展模式有效挖掘了社会资源,撬动了社会捐赠,助推了各高校及教育事业的整体繁荣;但另一方面,这一模式也客观导致了资助范围相对局限、资助立意相对狭隘、资助体系相对分散,削弱了教育领域社会资源“第三次分配”的整体成效。

  因此,建立上海教育类枢纽型社会组织,以交流促合作、以联合促发展、以协同促优化,破解行业普遍存在的“卡脖子”问题,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服务上海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日渐成为上海教育类基金会的普遍呼声。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在全市教育类基金会探索枢纽组织建设的过程中,有条件、有基础、也有使命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充分发挥“身份优势”“平台优势”和“机制优势”,结合基金会自身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助力上海教育类基金会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

文章来源:《时代教育》 网址: http://www.sdjygw.cn/zonghexinwen/2022/0301/2176.html


上一篇:“学院陶艺教育”主题对话活动在景德镇陶溪川
下一篇: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时代新人 双鸭山市开展爱国主